高考资源网,助你教学无忧
全国
华北东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华东地区:
上海
江苏
山东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华南地区:
广东
广西
海南
中 西 部:
河南
湖北
湖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您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名称
试题篮
0
首页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理综
文综
技术
首页
>
>
资源列表
重置筛选
类别
全部
试卷
试题
课件
教案
学案
素材
年份
全部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全部
高三
高二
高一
排序:
最新
下载量
同步教材导航
知识点导航
新人教版
必修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1 宇宙中的地球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章综合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2 气压带和风带
2.3 常见天气系统
2.4 全球气候变化
章综合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章综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4.2 山地的形成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章综合
4.4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章综合
期中期末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章综合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3 城市化
章综合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章综合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4.3.1 传统工业区
4.3.2 新工业区
章综合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5.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5.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章综合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章综合
期中期末
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章综合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章综合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3.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章综合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章综合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1
第一章 宇宙
1.1 天体和星空
1.2 探索宇宙
1.3 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
章综合
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月系
2.1 太阳和太阳系
2.2 月球和地月系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
章综合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3.1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3.2 板块构造学说
3.3 地表形态的变化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2
第一章 海洋概述
1.1 地球上的海与洋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章综合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1 海岸
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章综合
第三章 海洋水体
3.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3.2 海水的运动
章综合
第四章 海-气作用
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章综合
第五章 海洋开发
5.1 海岸带的开发
5.2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5.4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章综合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6.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6.2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6.3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3
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1 现代旅游
1.2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章综合
第二章 旅游资源
2.1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章综合
2.3 我国的旅游资源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3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章综合
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4.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章综合
4.1 旅游规划
第五章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5.1 设计旅游活动
5.2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章综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2.5 中国的生物灾害
章综合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6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
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章综合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2.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章综合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1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3.2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3.3 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章综合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4.1 森林及其保护
4.2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4.3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4.4 生物多样性保护
4.5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章综合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5.1 认识环境管理
5.2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5.3 公众参与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4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2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章综合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2.2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2.3 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章综合
第三章 城乡规划
3.1 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
3.2 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3.3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章综合
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4.1 城乡人居环境
4.2 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
4.3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7
第一章 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
第一节 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章综合
第二章 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
第一节 地图和地图投影
第二节 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章综合
第三章 人眼的延伸——遥感(RS)
第一节 什么是遥感
第二节 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第三节 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
章综合
第四章 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一节 什么是GPS
第二节 GPS的应用与发展
章综合
第五章 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
第一节 什么是GIS
第二节 GIS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
第四节 GIS的发展
章综合
第六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设
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
第二节 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章综合
期中期末
总复习
鲁教版
必修1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2.3 水圈和水循环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
4.2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4.3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必修2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2.3 城市空间结构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3.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3.3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用电子地图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4.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4.2 交通运输布局
4.3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
必修3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 认识区域
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3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会小区域调查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走进“数字地球”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4.3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选修1
第一单元 浩瀚的宇宙
1.1 宇宙概观
1.2 宇宙起源和恒星演化
1.3 探索宇宙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会使用星图
第二单元 神奇的太阳系
2.1 太阳及太阳系
2.2 地球的卫星——月球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用小型天文望远镜
第三单元 永不停息的地壳运动
3.1 地球的演化
3.2 地质构造
3.3 全球构造理论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用简单的地质图
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4.1 主要地貌类型
4.2 外力作用
4.3 地表形态的演化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习进行野外调查
选修2
第一单元 探索海洋奥秘
1.1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1.2 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
1.3 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收集海洋资料
第二单元 开发海洋资源
2.1 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
2.2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2.3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模拟海岸带开发规划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3.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3.2 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
3.3 海洋环境保护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调查海洋环境
第四单元 维护海洋权益
4.1 国际海洋新秩序
4.2 我国的海洋国情
4.3 我国的海洋权益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研究海洋问题
选修3
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1 长盛不衰的“朝阳产业”
1.2 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调查家乡的旅游业
第二单元 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2.1 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2.2 旅游景观欣赏
2.3 旅游活动设计
2.4 旅游安全防范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设计“一日游”活动方案
第三单元 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
3.1 旅游资源评价
3.2 旅游规划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学会评价景区旅游资源
第四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4.1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2 旅游环境保护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旅游环境保护辩论会
期中/期末
选修4
第一单元 城乡聚落发展与城市化
1.1 城乡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1.2 城市化及其进程与特点
1.3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考察城乡聚落
第二单元 城乡空间形态与分布
2.1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
2.2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
2.3 区域城镇体系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绘制商业网点分布
第三单元 城乡规划与管理
3.1 城乡规划概述
3.3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单元综合
3.2 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
单元活动 探究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第四单元 城乡建设与生活
4.1 城乡人居环境
4.2 城市交通与生活
4.3 商业布局与生活
4.4 文化设施与生活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模拟选购住房
选修5
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
1.1 初识自然灾害
1.2 剖析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社区灾害调查
第二单元 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
2.1 地质灾害
2.2 气象灾害
2.3 生物灾害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防震模拟演习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3.1 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
3.2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3.3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灾害分布规律探研活动
第四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4.1 深入理解减灾防灾
4.2 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4.3 我国的减灾防灾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减灾防灾主题演讲比赛
选修6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
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环保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2.1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2.3 资源及生态保护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环保辩论会
第三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3.1 环境污染
3.2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3.3 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环保综合探究活动
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4.1 环境管理
4.2 国际行动
4.3 公众参与
单元综合
单元活动 环保小展览
总复习
湘教版
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1.4 地球的结构
章综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2 地球表面形态
2.3 大气环境
2.4 水循环和洋流
章综合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章综合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章综合
期中期未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1 人口增长模式
1.2 人口合理容量
1.3 人口迁移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章综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2.1 城市空间结构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章综合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章综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4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章综合
期中期末
必修3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2 区域发展阶段
1.3 区域发展差异
1.4 区域经济联系
章综合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章综合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3.3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3.4 数字地球
章综合
期中期未
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章综合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2.4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章综合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章综合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4.2 高新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章综合
选修6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环境概述
1.2 环境问题概述
1.3 人类与环境
章综合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3 可再生资源利用与保护
章综合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3.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3.3 生态环境保护
章综合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4.1 水污染及其防治
4.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4.3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4.4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章综合
第五章 环境管理
5.1 环境管理概述
5.2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5.3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5.4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章综合
选修3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1.1 旅游概述
1.2 旅游资源
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章综合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2.1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2.2 中国名景欣赏
2.3 国外名景欣赏
章综合
第三章 旅游规划
3.1 旅游规划概述
3.2 旅游资源评价
3.3 旅游规划
章综合
第四章 文明旅游
4.1 做合格的旅游者
4.2 出游前的准备
4.3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4.4 旅游安全
章综合
选修4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2 城市化
1.3 城市环境问题
章综合
第二章 城乡分布
2.1 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
2.2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2.3 区域城镇体系
章综合
第三章 城乡规划
3.1 城乡规划概述
3.2 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3.3 城镇整体布局
章综合
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4.1 人居环境
4.2 商业布局与居民生活
4.3 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
4.4 城市文化设施布局与居民生活
章综合
选修1
第一章 宇宙探索
1.1 认识宇宙的历程
1.2 不同的宇宙观
1.3 宇宙大爆炸假说
1.4 恒星的演化
章综合
第二章 认识星空
2.1 恒星天空
2.2 星座
2.3 认识星空
章综合
第三章 天体系统
3.1 宇宙中的星系
3.2 太阳系
3.3 太阳概况
3.4 九大行星
3.5 月球
章综合
第四章 地球的演化
4.1 地球的年龄
4.2 地球的内部结构
4.3 大地构造假说
4.4 地表形态的变化
章综合
选修2
第一章 海洋水体
1.1 海水温度和盐度
1.2 海水的运动
1.3 “海—气”的相互作用
章综合
第二章 海底形态和构造
2.1 海底形态
2.2 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
章综合
第三章 海岸和海岸带
3.1 海岸
3.2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3.3 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带
3.4 我国海岸带的开发
章综合
第四章 海洋开发
4.1 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
4.2 海底矿物质预案
4.3 海洋生物资源
4.4 海洋动力资源
4.5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洋旅游业
章综合
第五章 海洋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
5.1 海洋灾害
5.2 海洋污染
5.3 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
章综合
第六章 海洋权益
6.1 基本概念
6.2 我国的海洋
6.3 我国的海洋权益
6.4 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
章综合
总复习
选修7
第一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
章综合
第二章 地图与遥感(RS)
章综合
第三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
章综合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
章综合
第五章 3S(RS、GPS、GIS)技术综合运用
章综合
中图版
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 地球在宇宙中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章综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2.2 水的运动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章综合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章综合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3 寒潮
4.4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章综合
期中/期末
必修3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章综合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2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5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章综合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3.2 遥感技术的应用
3.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4 数字地球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1
第一章 宇宙
1.1 宇宙和恒星
1.2 恒星的位置和星空观察
章综合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2.1 太阳和太阳系
2.2 地月系
章综合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
3.1 地质年代的划分
3.2 板块构造学说
章综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4.1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2 主要地貌类型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2
第一章 海洋概述
1.1 地球上的海与洋
1.2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章综合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1 海岸
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章综合
第三章 海洋水体
3.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3.2 海水的运动
章综合
第四章 海-气作用
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章综合
第五章 海洋开发
5.1 海岸带的开发
5.2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5.4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章综合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6.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6.2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6.3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3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1 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
1.2 旅游资源的类型
1.3 中国的世界遗产
章综合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2.1 旅游景观的欣赏
2.2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2.3 旅游资源的评价
章综合
第三章 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3.1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章综合
第四章 旅游与区域发展
4.1 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4.2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4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1.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3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
章综合
第二章 城乡分布
2.1 城市与乡村的形态特征
2.2 城镇体系
2.3 城镇历史景观的保护
章综合
第三章 城乡规划
3.1 城乡规划概述
3.2 城市用地的构成与评价
3.3 城乡总体布局
章综合
第四章 城市建设与生活
4.1 城市交通与生活
4.2 商业布局与生活
4.3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社区生活
4.4 居住区规划与生活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2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章综合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1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2.2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2.3 中国的海洋灾害
2.4 中国的生物灾害
2.5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章综合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3.1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
3.2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3.3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6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章综合
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2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章综合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2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章综合
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4.1 环境污染问题
4.2 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章综合
第五章 环境管理
5.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5.2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章综合
期中/期末
选修7
第一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1.1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2 地理信息技术的意义
章综合
第二章 地图和遥感
2.1 地图和地图投影
2.2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2.3 遥感影像和地图
2.4 遥感应用
章综合
第三章 全球定位系统
3.1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3.2 GPS的应用
章综合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
4.1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
4.2 GIS的基本功能
4.3 GIS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章综合
第五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5.1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5.2 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
章综合
期中/期末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1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2 人口的迁移
1.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章综合
1.4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1 城市的空间结构
2.2 城市化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章综合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3.2 工业区位
3.3 地域联系
章综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4.3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章综合
期中/期末
总复习
旧人教版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1.2 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大气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2.3 大气的运动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2.7 大气环境保护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3.1 地壳物质的组成和循环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3.3 海水温度和盐度
3.4 海水运动
3.5 陆地水与水循环
3.6 生物
3.7 土壤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4.1 气候资源
4.2 海洋资源(一)
4.3 海洋资源(二)
4.4 陆地资源
4.5 气象灾害
4.6 地质灾害
单元综合
期中期末
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1 农业生产活动
5.2 农业的区位选择
5.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
5.4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
5.5 工业生产活动
5.6 工业的区位选择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
5.8 传统工业区
5.9 新兴工业区
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6.1 聚落的形成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6.4 城市化
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单元综合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7.3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7.4 城市交通运输
7.5 电子通信
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7.7 国际贸易和金融
单元综合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8.3 可持续发展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单元综合
选修一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1.1 人口再生产
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1.3 环境人口容量
1.4 人口素质与环境
1.5 人口迁移与环境
1.6 中国人口迁移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2.1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2.3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
2.4 城市的合理规划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1 文化景观的构成
3.2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
3.3 文化景观与环境
3.4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3.5 文化的空间扩散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
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4.2 旅游资源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综合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5.2 世界经济全球化
5.3 区域经济一体化
5.4 综合国力竞争
单元综合
选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单元综合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单元综合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单元综合
第七单元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单元综合
第八单元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单元综合
第九单元 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
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单元综合
第十单元 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
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
单元综合
第十一单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
单元综合
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
单元综合
第十三单元 地理区域研究(选学)
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单元综合
总复习
人教版新教材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研究 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问题研究 何时“蓝天”常在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问题研究
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
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 被
第二节 土 壤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第三节 防灾减灾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能源利用与经济发展
中国地理分区及区域差异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地理分区
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区域的研究与开发及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
3S与数字地球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3S的集成及数字地球的建设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及发展
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城市的区位
城市化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城市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的合理规划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地域
农业区位因素
世界农作物分布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
粮食问题
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及其带来的影响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的工业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商业活动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
主要进出口商品
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旅游活动与环境
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及其发展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保事业
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口与环境
人口的素质与环境
环境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与环境
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
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我国的人口政策
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的自然增长
环境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控制人口数量的措施及意义
自然地理与地图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水文灾害
中国的气象灾害
中国的生物灾害
防灾与减灾
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图表变化趋势及计算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等值线图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宇宙
宇宙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系和地月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对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概论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圈层结构
地轴
两极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水陆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极圈
赤道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地方时
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和世界气温分布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降水成因、影响及时间变化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分布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气压、气温、降水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地球的海洋环境
海洋表层温度、盐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临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地球的陆地环境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与陆地环境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影响
中国主要陆地资源的特点
三大类岩石
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
最新更新
专辑推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课后习题word(新教材)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 课后习题word(新教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 课后习题word(新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课后习题word(新教材)
高中政治统编版课后习题word(新教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课后习题word(新教材)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课后习题word(新教材)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课后习题word(新教材)
高中语文统编版课后习题word(新教材)
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底开学考试
map